過去五年的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和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在省委領導下,全省人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著力發揮優勢打好“四張牌”,加快推進“三區一群”建設,堅決打響“四大攻堅戰”,統籌穩增長與調結構、擴需求與促轉型、抓改革與防風險、謀發展與惠民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進程中邁出了堅實步伐。
4.5萬億元
全省生產總值初步核算2017年達到4.5萬億元,年均增長8.4%
90.4%
二三產業比重達到90.4%,服務業占比提高9個百分點
▼25%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5%左右
5238.3億元
財政總收入達到5238.3億元,年均增長9.8%
50%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50%,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城鄉結構發生明顯變化
62微克/立方米
PM10、PM2.5濃度分別降至106微克/立方米、62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明顯增多,超額完成大氣質量國家大考目標
6萬億元
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突破6萬億元和4萬億元
近10個百分點
制造業五大主導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近10個百分點
2萬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3萬元提高到2萬元
150億斤
糧食產能新增150億斤,達到1250億斤
5233億元
進出口總值5233億元,是2012年的1.6倍,居中西部首位
1.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全省生產總值初步核算2017年達到4.5萬億元,年均增長8.4%。
●財政總收入達到5238.3億元,年均增長9.8%。
●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突破6萬億元和4萬億元。
●糧食產能新增150億斤,達到1250億斤。
●二三產業比重達到90.4%,服務業占比提高9個百分點。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50%,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城鄉結構發生明顯變化。
●全國重要經濟增長板塊地位更加突出。
2.發展動能加快轉換
●改革開放創新持續深入,制造業五大主導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近10個百分點,裝備制造、食品制造成為萬億級產業,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高17.3個百分點。
●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高8個百分點左右,進出口總值5233億元,是2012年的1.6倍,居中西部首位。
3.基礎能力不斷加強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等一批國家戰略規劃和平臺獲批實施。
●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加快建設,高速公路網連通所有縣城,多式聯運、高效銜接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初步形成。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通水。
●全國十大通信網絡交換樞紐地位確立。
●“疆電入豫”、西氣東輸二線等重大工程建成投用。
4.環境治理初顯成效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5%左右。
●PM10、PM2.5濃度分別降至106微克/立方米、62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明顯增多,超額完成大氣質量國家大考目標。
5.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財政民生支出累計2.6萬億元,年均增長12%。
●新增城鎮就業721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69萬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3萬元提高到2萬元。
●577.7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學前三年毛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社會保險實現法定人群制度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提高39.4%,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分別提高33.3%和61%,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65%和114%。
五年來,重點抓了以下工作
1.抓關鍵穩運行,經濟保持平穩增長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5%
2017年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3萬億元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5%
累計開展技能培訓1790萬人次
擴大有效需求
●啟動養老健康家政等六大消費工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5%。
●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建設,2017年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3萬億元。
發展實體經濟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5%。
●年均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86.6萬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24.7萬家。
強化要素保障
●深入實施職教攻堅工程和全民技能振興工程,累計開展技能培訓1790萬人次;開展“圓夢中原”人才招聘活動,開工建設青年人才公寓。
●創新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方式,累計供地213.4萬畝。
防范化解風險
●加強政府債務管理,積極推進市場化“債轉股”,簽約金額超過1300億元。
2.調結構促轉型,質量效益明顯提升
累計退出煤炭產能4400萬噸
鄭洛新“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獲批
PM10濃度比2014年下降22.1%
PM2.5濃度比2014年下降24.4%
堅決化解過剩產能
●2016年以來,統籌推進火電、水泥、玻璃、電解鋁等行業過剩產能退出,累計退出煤炭產能4400萬噸。
●商品住宅去化周期縮短至7個月。
深入實施轉型攻堅
●推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現代物流、旅游、健康養老等12個重點產業轉型發展。
●鄭洛新“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獲批,裝備制造等五大主導產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3.1個和11.2個百分點。
●“四優四化”建設成效初顯,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預計達到2.5萬億元、占全國的11.6%。
●現代服務業不斷壯大,社會物流總額突破10萬億元,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4.2%。
強力推動環境攻堅
●重拳治理大氣污染,PM10、PM2.5濃度比2014年分別下降22.1%、24.4%。
●強化水污染防治,推行五級河長制,地表水主要指標達到國家要求。
3.抓改革擴開放,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鄭州機場旅客吞吐量243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3萬噸
中歐班列(鄭州)累計開行超過1000班,實現每周“去八回八”高頻次運營
全面深化改革
●打響國企改革攻堅戰,涉及100多萬職工家屬的省屬企業剝離辦社會職能工作,比國家要求提前一年半完成;啟動千家“僵尸企業”處置工作。
●深化“放管服”改革,省級行政審批項目精簡56.3%,省級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精簡77.4%,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面取消,在全國率先實行“三十五證合一”,日均新登記企業數量是改革前的3.5倍。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基本完成。
●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縣域綜合醫改試點拓展深化,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分級診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試點啟動實施。
持續擴大開放
●全面啟動河南自貿試驗區建設,政務、監管、金融、法律、多式聯運五大服務體系初步構建;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三期、南陽臥龍綜合保稅區一期封關運行,鄭州經開綜合保稅區通過預驗收,建成水果、冰鮮水產品、進境糧食等8個功能性口岸,數量居
內陸省份之首。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實現每周18班全貨機滿負荷運行,鄭州機場旅客吞吐量243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3萬噸;中歐班列(鄭州)累計開行超過1000班,實現每周“去八回八”高頻次運營。累計實際吸收外資786.9億美元。
大力推進創新
●加快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知識產權強省試點省、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建設,新增國家重點實驗室5家、達到14家,新建院士工作站163家、達到292家,新增國家高新區2家、達到7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7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6萬
家。
●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加快建設,龍子湖智慧島入駐大數據相關企業超過100家。
4.強功能提品質,城鄉建設加力推進
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啟動鄭州大都市區規劃建設
新增9個全國文明城市、8個國家衛生城市、1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2.1萬個行政村電網改造升級
新建改建農村公路5.4萬公里,改造危橋23.6萬延米
深入推進中原城市群建設
●科學編制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啟動鄭州大都市區規劃建設,支持洛陽建設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增強重要區域中心城市和主要節點城市輻射帶動能力,重點產業帶、城際軌道交通、生態走廊等加快建設。
啟動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
●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和承載能力,持續推進城鎮基礎設施擴容提質。
●首批45個市縣新一輪城鄉總體規劃編制完成,在建和竣工項目4317個,新增9個全國文明城市、8個國家衛生城市、1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探索建立有利于農業人口有序轉移的戶籍、土地、財稅、社保等體制機制,出臺促進農民進城八項措施,實行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
持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綜合整治農村人居環境,2694.8萬農村居民和在校生的飲水安全問題有效解決,2.1萬個行政村電網改造升級,新建改建農村公路5.4萬公里,改造危橋23.6萬延米。
5.惠民生增福祉,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全省貧困發生率從9.28%下降到2.57%
37.3萬貧困群眾搬出深石山區
5514個貧困村退出貧困序列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城鄉統一、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
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
實施六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深入推進脫貧攻堅
●扎實開展駐村幫扶,推廣金融扶貧盧氏模式,強化教育、交通、醫療、水利、電力等專項扶貧,全省貧困發生率從9.28%下降到2.57%,蘭考、滑縣脫貧摘帽,沈丘等4縣有望脫貧摘帽,5514個貧困村退出貧困序列,37.3萬貧困群眾搬出深石山區。
●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啟動實施。
穩定擴大社會就業
●持續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做好失業人員再就業和困難人員就業工作,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3%左右。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實現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覆蓋和省級統籌,在全國率先建立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制度,開通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城鄉統一、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全面推進。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全面建立。
577.7萬
577.7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加快發展公共事業
●城鄉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明顯增加,“全面改薄”任務超額完成,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加快推進,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職業教育走在全國前列。
●實施六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北京兒童醫院鄭州醫院、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掛牌開診,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華中分中心正式運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和精神文明創建深入推進,7人當選全國道德模范。
●文藝創作持續繁榮,10部作品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完善,絲綢之路河南段、大運河河南段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等開工建設。
●全面二孩政策平穩實施。
●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升,在第十三屆全運會上取得良好成績。
加強社會治理創新
●深化平安河南建設,應急預案體系和應急管理體制加快完善。
●推進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建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生產安全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連年雙下降。
●啟動食品安全省建設。
●依法做好信訪穩定工作。
●構建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和暴恐活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升。
今后五年的目標任務
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要求,堅持高質量發展根本方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著力發揮優勢打好“四張牌”,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提升“三區一群”建設水平,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創新,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新時代河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奮力譜寫中原更加岀彩新篇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加快建設經濟強省,打造“三個高地”,實現“三大提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乘勢而上全面推進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持續提升河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綜合實力更加雄厚
●經濟強省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水平顯著提高,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躍升,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以上,城鎮化質量明顯提升,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
經濟體系更加優化
●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科技創新體系全面構建,新型城鎮體系基本確立,高效市場體系更加完善,良好生態體系初步建立,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的平衡性、適應性、靈活性顯著增強。
環境質量更加向好
●大氣污染治理取得決定性成效,水環境質量根本改善,土壤環境質量逐步好轉,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5%,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穩步提高,生態環境明顯改觀。
社會事業更加發展
●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就業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全省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城鄉居民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同步增長,居民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全面改善。
社會治理更加高效
●民主法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彰顯公平正義、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工作中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握好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三是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
●四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五是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
●六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創新
文字整理/李鳳虎 周青莎 王綠揚 圖/王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