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關于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發展的若干意見》(93 號文)、《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19 號文)的發布,以及各省市配套政策的陸續跟進,最近這兩年,“工程總承包”在工程領域成為了熱點詞匯,不管是設計單位還是施工單位,大家或多或少或者開展、或者探討這項業務!筆者 2018 年也密集調研了一些企業,發現有一類企業在工程總承包這項業務中的角色比較特殊,他們就是施工企業(集團)下屬的設計院。
通常來說,工程總承包(EPC)中 E 的作用還是比較重要的,不管是之前提出的“設計為龍頭”說法、還是設計對工程功能、造價的實際影響來看,設計院的功能相對是明確的,但施工企業(集團)下屬設計院的定位要么自我發展、要么定位為施工主業作配套設計,這類企業在工程總承包業務中如何定位?很多單位的領導也在思考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借勢而為,借助工程總承包業務東風,努力打造成 “五大平臺”應該是這類設計院的最好歸宿與出路。
01 高端營銷平臺
設計院的一大優勢是價值鏈前端優勢,一般情況下,設計院往往會比施工更早得到項目信息,甚至有些項目的規劃、設計都是他們做的,施工單位下屬設計院可以通過前端對接業主及政府部門、后端對接施工以及社會專家資源,打造綜合方案的解決者形象,形成高端咨詢平臺。并以此為基礎,發揮技術參謀和智庫作用,帶動工程承包業務的拓展,實現高端營銷,從“出圖紙”向“講故事”、“造項目”轉變。也就是說,設計院可以協助施工主業承攬項目,基本順序是好的項目,先運作成工程總承包項目,不行的話再分項來看,施工能不能給我、設計能不能給我!
02 資源整合平臺
讓專業人干專業事,工程建設行業已經是充分競爭的行業,產能過剩明顯,設計院的轉型是否成功主要標志不是設計院自身規模的大與小,而是對企業內外部(尤其是外部)設計資源的整合能力,為此,無論是施工項目還是工程總承包項目,設計院能做的設計工作,由設計院主導完成并保障工期與質量;設計院不能做的,可由設計院牽頭整合社會優質資源,提升效率、降低費用!
03 全過程服務平臺
從近期的相關政策來看,全過程咨詢是工程建設領域主推的方向之一,即提供全生命周期內的策劃咨詢、可研、設計、招標代理、造價咨詢、工程監理、施工前期準備、施工過程管理、竣工驗收及運營保修等各個階段的管理服務。設計院通過向全過程咨詢服務的轉型,一方面可以提升施工主業工程總承包項目效益與效率;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促進施工主業的總體效益,提升全公司的贏利水平。進而形成“能策劃、精設計、會算賬、懂管理、助施工”的全過程服務能力。具體方式上,設計院可以通過“內引外聯”一方面引導內部設計人員、監理人員積極轉型,另外一方面聯合社會優勢資源補充短板,努力提升全過程服務的能力,服務好局主業,發揮“親衛軍”的作用。
04 知識共享平臺
施工企業通過多年的項目洗禮,往往積累了豐富的施工經驗與創新成果,但巨量的信息數據如何轉化在前期策劃、報價以及項目執行當中?如何形成標準數據庫以提升設計效率、項目經濟性以及項目現場的可施工性?施工企業下屬設計院可以構建知識循環共享、轉化平臺,將全公司巨量的施工成熟經驗形成數據庫并在設計初始階段作為基本條件進行設計輸入是未來設計院發展方向。設計院需要一方面強化知識體系構建和維護。通過對施工主業成功經驗的積累,促進集團內部優勢技術知識整合,并借鑒學習外部優秀經驗,形成最優設計數據庫;另一方面強化知識轉化和知識共享,通過固化設計要求并通過設計管理等方式向設計分包單位提出具體要求,強化知識輸出。
05 設計支持平臺
施工企業轉型初期,傳統施工業務還是主流(雖然很多企業工程總承包業務量也不少),下屬設計院支持主業進行施工技術方案設計、檢算復核的功能也應該重視,只有服務好了主業,才可以確保設計院的功能定位上更能夠被領導接受,也才能贏得時間與空間建立前面的四大平臺。
當然,為了發揮“五大平臺”功能設計,設計院也需要系統設計“三個庫”:
01 專家庫建設 在“五大平臺”定位下,設計院的主要功能不是提供的圖紙量,而是在于整合社會資源!為此,引進高端、成熟人才是實現功能轉型的必要手段,可以通過獵頭、招聘、洽談合作等多種形式,重點打造“專家型人才、專業技術成熟人才、復合型人才”這“三類人才”隊伍。 02 資源庫建設
一般情況下,設計院的能力肯定是單一的(不管是行業覆蓋還是產品覆蓋),并不能完全支持施工主業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但設計院的優勢在于對設計行業的了解,為此,需要發揮設計院的設計資源整合能力,設計院需要建立設計分包資源庫建設,達到“合適的時間找到合適的團隊提供合適的服務”的能力。
03 知識庫建設
通過知識庫的建設,將施工經驗、采購數據系統反饋在設計輸入中,可以更能節省造價、節約工期,實現設計、采購、施工的深度融合,設計院主導建設知識庫,更能發揮知識的最大效用。
可以預見,通過“五大平臺”定位以及“三庫”能力建設,施工企業(集團)下屬設計院在工程總承包業務之下,更能發揮其功能與作用,從“配角”轉變為“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