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行業年度發展研究
相關問題的幾點思考
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副秘書長
汪祖進
《工程勘察設計行業2017年度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已經正式發布了。它是中國勘察設計協會組織開展的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年度發展研究課題的成果,也是反映我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發展生態的第9個年度報告。課題研究得到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市場監管司的大力支持,上海天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作為合作研究單位,承擔并完成了調研、數據分析、報告初稿撰寫等研究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報告》圍繞經濟新方位,全面分析了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發展新動能、改革發展新趨勢和2017年企業發展面臨的新環境、新特征,提出了當前工程勘察設計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點問題,以及未來工程勘察設計企業在業務模式、組織體系、企業治理、運營管理、體制改革、并購重組、上市融資等方面的創新發展動向,并從政府、企業、行業組織等層面提出促進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建議。《報告》所引用的數據資料詳實,梳理分析全面客觀,研究結論對于行業改革、企業發展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也日益受到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和業內專家的關注。
作為連續6年參加課題研究的協會工作者,筆者在課題研究實踐中對企業家、報告讀者和有關專家經常提及的一些問題進行過較為深入的思考,在這里與大家交流,希望能夠對大家更全面、客觀地解行業發展現狀有所幫助。
行業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行業參加統計的企業數量、從業人員數量、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主要指標分別比上一年度增長7%、5%、23%和21%,尤其是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增長幅度都超過20%,給近幾年在“冬天”里艱苦奮斗的人們以巨大的喜悅,加上2017年GDP增速好于2016年,2017年行業統計數據雖未出臺,但預計優于2016年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很多行業從業人員,包括一些企業家都相信,行業的冬天已經過去,春天已經到來了。我個人對這個判斷持謹慎態度,我覺得以“穩中向好”來評價更為客觀。2016年以來行業發展形勢出現好的勢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幾年行業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一些落后的勘察設計產能被淘汰,一些領域的過剩產能向其他領域轉移從而優化了資源配置……事實上,當前行業依然存在設計取費低、競爭慘烈等情況,說明行業的產能過剩現象依然存在,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任務還很繁重。因此,我們行業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還需要繼續艱苦奮斗,才能迎來真正的春天。
由行業主管部門發布的行業統計數據是《報告》的重要數據基礎,也是《報告》廣受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一個時期以來,行業里的一些企業家、專家對行業統計數據產生了疑問,認為其存在較為嚴重的“失真”現象。我個人認為,由行業主管部門發布的行業統計數據是描述行業發展現狀的全面而權威的數據,雖然其存在誤差,但瑕不掩瑜。因為,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統計工作是由行業主管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組織實施的,企業參加統計是其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除此之外的其他的統計、排名等工作,其涉及面、參與度等均遠不及此。不難看出,造成行業統計數據“失真”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企業參與度不高。一些企業沒有按照履行其法定的統計義務,或者在履行統計義務時還未真正做到“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提供統計所需的資料;二是統計指標不夠“與時俱進”。主要反映在:一些指標不是勘察設計主體業務指標,另外,由于《統計報表制度》是前一年制定或修訂,經政府主管部門聯合批準在其后兩年執行,不可避免地存在時間差,一些新業務沒有在指標體系中得到體現。對于這些情況,行業主管部門心知肚明,并已經采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一是通過加強對行業統計工作的領導和組織,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參與率和上報數據的準確性,這在2017年的統計工作中已經初見成效,未來還有可能將企業參與統計的情況與企業信用等聯系起來;二是組織《工程勘察設計統計報表制度》的修訂工作,經國家統計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在未來三年應用。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行業主管部門進一步強化行業統計的組織和管理工作,隨著企業提升履行統計義務的意識,行業統計數據將更全面、更權威。
分析近幾年的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統計數據,人們發現作為行業根基的傳統勘察、設計收入在全行業營業總收入中的占比不高,且有連年下滑的趨勢。2016年勘察、設計收入僅占行業總收入的13%。于是,就出現了這樣一個疑問,我們的行業還是不是“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其實,全行業營業收入的另外87%也是由我們勘察設計企業所創造的。十多年以來,一些大型骨干勘察設計企業向工程公司轉型,積極開展以設計為龍頭的工程總承包和其他相關業務,帶來了大量以設計為核心的咨詢、管理、施工等業務收入,這既證明了設計的價值,也是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作為“咨詢業”的本質回歸。因此,我們一定要堅持行業自信,一個自信的行業才是有希望的行業。我們要堅信設計創造價值,堅信以設計為核心向工程建設產業鏈的兩端延伸,向各階段的縱向延伸實現立體化發展,能夠實現行業更大、更好的發展。
2016年,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利潤率(凈利潤/營業收入)為4.9%。從2014年起,也就是行業進入“新常態”以來,行業利潤率一直低于5%,而此前的5年,利潤率平均值為9%。如此看來,4.9%的利潤率數據已經很低了,因為僅從數據看,勘察設計行業似乎不具有“智力密集型”行業的基本特征。毫無疑問,傳統勘察設計行業的利潤率相對要高一些。但由于行業營業收入中有占比較大的工程總承包和施工收入,它們屬于高成本收入,攤薄了行業的利潤率,所以行業總體利潤率才只有4.9%。未來,如果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業務的發展,這個數據有可能還會降低。逐利是企業的本質。只有有了利潤,企業才能對投資人有所回報,才能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服務水平,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因此,我們行業必須要大力提升傳統勘察設計的技術水平,以此促進其效益提升。同時,要著力培育和發展全過程工程咨詢業務,開源節流,穩步提高行業利潤率。
總而言之,我們行業在近幾年應對“新常態”的實踐中,展現了不懼逆境的堅強意志,取得了站上新臺階的不凡成就,這是可以引以為傲的。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行業一定會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實現新作為,再創新輝煌。
版權聲明:本文為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副秘書長汪祖進在2018年度全國勘察設計同業協會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刊登于《中國勘察設計》雜志2018年4期,版權為《中國勘察設計》雜志社及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