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展望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研究員 周密
2017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保持了較好的發展。2018年,全球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企業自身的發展也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準確把握市場變化,用好各方資源,做好自身的調整和應對,有助于為企業在2018年的市場轉型發展中謀求競爭優勢提供更好的支持。
2018年對外承包市場有望實現新的發展
2018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市場規模在全球經濟復蘇動力支撐下有望繼續增長,重點區域和國別發展較快,技術創新推動明顯。無論是需求端還是供給端,都有可能獲得新的發展機會。
經濟復蘇支撐市場規模繼續增長。2016年中期以來,全球經濟開始逐漸進入上升通道。大宗商品價格開始企穩,歐洲和日本等國的通貨緊縮壓力得到明顯緩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全球經濟活動將在2018年進一步加強,發達經濟體成為經濟復蘇的主要驅動力。2018年1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18年和2019年的全球經濟增長各上調0.2個百分點,達到3.9%。經濟復蘇不僅增強了各國投入基礎設施的能力,而且為了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也需要對現有的基礎設施進行更新和升級。失業率的下降和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將促進普通住宅類市場復蘇,而工業活動的增長則進一步帶動與工業生產相關工程建筑需求的增加。生產和生活類基礎設施建設的動力相互作用和增強,為工程承包擴大規模提供了更強的支撐動力。2017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2652.8億美元,同比增長8.7%,有關企業在電力、化工、鐵路、工業設施等領域積極承攬項目。穩定的新簽合同額在2018年將成為工程行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仍是重要市場。2017年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啟了各方合作的新篇章,“一帶一路”倡議體現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被各方接納?;A設施聯通作為“一帶一路”“五通”之一,成為各方重點推進的領域。除了域內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和各類開發性金融貸款之外,資金來源更為廣泛。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等西方金融機構對“一帶一路”區域的發展興趣濃厚,也為其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支持。中國工程承包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投入大量資源開拓市場,在“一帶一路”域內實現的相關業務占企業境外承包業務的比重較大。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負責人在2017年末指出,2017年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1443.2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54.4%,同比增長14.5%;完成營業額855.3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50.7%,同比增長12.6%。
中非合作論壇創造更多發展機會。2015年,在習近平主席與南非總統祖瑪共同主持的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會議上,南非及許多非洲國家普遍希望將2018年論壇會議升格為峰會。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將在中國北京舉行,這將促使中非深化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堅實而有力的支撐。非洲國家迫切需要發展經濟,退工區域合作和一體化建設,為經濟發展提供充分動力,《2063年議程》也對包括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在內的區域內經貿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以來,中非雙方尊重彼此關切,努力加強協同,謀求共同發展。在2015年,中國與非盟簽署諒解備忘錄,共同推動非洲交通和基礎設施“三網一化”(非洲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區域航空以及基礎設施工業化)合作。為總結已有經驗、推動三網一化長期合作發展,近年來,中非雙方圍繞“十大合作計劃”密切溝通合作,完成率超過2/3。其中,在基礎設施合作計劃下,中方積極參與非洲一體化進程,推動企業以建設運營一體化模式參與非洲區域互聯互通建設。2018年,預計中非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空間更為廣泛。
多雙邊經貿協定將整合做大市場。中國已與24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6個自貿協定。2017年,自貿區建設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與格魯吉亞的自貿協定正式簽署,實現了在歐亞地區自貿伙伴零的突破;與馬爾代夫達成自貿協定,成為了大國、小國平等相待、互利合作的典范;與智利簽署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為深化中拉經貿關系樹立起新的標桿;啟動與摩爾多瓦、毛里求斯的自貿協定談判,首次與非洲國家商建自貿關系;啟動與蒙古、巴勒斯坦、巴拿馬的自貿協定聯合可研,自貿“朋友圈”進一步擴大。自貿協定不僅為工程承包企業可能涉及的跨境工程物資、設備進出口提供更大便利化支持,而且可能有效提高工程項下人員進入項目所在國的效率,有利于工程行業的發展。2018年,相關部門繼續推進自貿區建設,在與毛里求斯、摩爾多瓦的自貿區新建,與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自貿區升級,以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等經貿協定談判中有望為工程承包企業進入相關市場提供更多保障,創造更適合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技術創新提供更佳工程解決方案。近年來,全球科技發展速度加快,3D打印、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迅速從科研和學術層面進入生產和生活。建筑工程領域的各類設計施工要求更為復雜,除了需要在各類具有較高挑戰的地質環境中施工外,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眾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也對工程施工提出更為嚴苛的要求。例如,傳統施工方式造成的粉塵排放被視為污染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技術進步不僅可以在工廠環境下完成建筑部件的定制生產、減少現場裝配及相關處理造成的廢棄物排放和噪音污染,更能夠使得各類復雜工程的性能通過模擬完成。智能、綠色、生態建筑需求進一步促進了相關技術應用的發展,環境修復、危險廢棄物處理等工程需求更為迫切。技術創新為工程機械設備的智能化、定制化及施工技術的不斷改進提供了重要支撐。新能源發展空間增強,分布式發電、電力存儲和智能電網不僅形成聚沙成塔的整合效應,而且為新能源的使用創造了重要市場需求。
行業跨國整合進一步優化供給側。行業有望繼續加快整合進程,同質化競爭有可能進一步削弱,具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的企業將更多通過并購整合資源、提升產業鏈上下游環節競爭力;具有特定領域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則將在各細分市場領域謀求自身發展,從而為行業整體供給能力的改善發揮各自作用;工程承包企業繼續向跨國公司轉變,提高項目建設后的運營能力。2017年,馬來西亞東部沿海鐵路、印尼美加達衛星新城等上百億美元特大項目成功簽約,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全年合同額上億美元的大項目超過400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782個,合計1977.4億美元,占新簽合同總額的74.5%。對外承包工程帶動貨物出口153.9億美元,同比增長15.7%,高于同期貨物貿易出口增幅。全年中國承包工程企業完成營業額1685.9億美元,同比增長5.8%,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完成升級并擴大運營,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實現運營移交,企業建設運營能力不斷提升。
美國基礎設施市場需求可能上升。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判斷,稅改將為美國經濟在短期內提供支持,預計在2020年前都可能提供正向拉動,預計3年內的拉動作用為1.2個百分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特朗普自競選開始即堅持的重要提議,預計自2018年開始將進入到具體落實階段。2017年2月,特朗普公布《美國基礎設施重建立法綱要》,提出要用2000億美元的聯邦資金撬動基礎設施領域的1.5萬億美元投資,其中500億美元投資于鄉村。同時,特朗普政府仍將繼續著力于削減基礎設施相關的行政流程數量和時間,提高審批效率。中國工程企業已有參與美國工程施工或設備供應等項目的先例。盡管中國尚未完成WTO《政府采購協議》(GPA)談判,但許多地方政府對與中國企業合作改善基礎設施有著濃厚興趣,可能成為中美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
2018年對外承包工程行業面臨的轉型挑戰和發展風險
2018年,全球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發生較大變化,企業需要充分適應來自經營合規的新要求,有效應對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在市場流動性趨緊、地緣政治風險疊加和恐怖主義活動出現新形勢等環境下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合理路徑。
經營合規成為企業持續發展新要求。對外承包工程作為我國對外經濟合作的重要方式,長期以來的發展主要采取較為嚴格的管理模式。2017年3月取消對外承包工程資質管理以來,行業主體的數量快速增長,企業參與積極性大幅提高。但與此同時,行業發展和競爭秩序面臨新的調整。能否按照國際通行規范和標準、項目所在國要求和合同約定完成項目施工,不僅對于企業自身發展至關重要,而且可能進一步影響到其他中國企業未來國際市場的拓展。在2017年一系列的市場監管向合規管理和事中事后監管轉變的大背景下,企業信用逐漸成為企業全球發展的重要資產和決定因素,各方都需要重新適應新的方式,市場的再平衡對包括企業在內的相關主體提出更高要求。國際社會對中國工程承包行業的調整關注度較高,相應也可能對企業觀念和行為的升級有更高期待。
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帶來不公平待遇。經濟的復蘇和發展仍然面臨來自貿易投資保護主義的嚴重影響。一些國家試圖通過設立市場準入壁壘阻止外國競爭者參與本地競爭,一些國家以各種理由加強外資進入的審查,增加資本進入成本,給對外承包工程行業的發展帶來不小挑戰。民族主義在一些國家產生更大影響,獲得更多支持,2017年以來的逆全球化勢頭并未得到明顯遏制。2017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和投資保護主義措施的數量和應用范圍都有進一步的發展,涉及的領域更為廣泛。部分國家以復興本國傳統制造業為口號,放棄國際承諾,采取歧視性的管理舉措,事實上改變了現有的國際產業布局和跨國分工配合方式。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中有相當數量的國有企業,因此,一些國家延續冷戰思維,并以“中國威脅論”為依據,采取針對性的嚴格管理,增加了企業拓展市場的成本和不確定性。
市場流動性趨緊增加長期發展成本。美聯儲2017年在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后啟動縮表進程,向市場釋放強烈的信號。2018年,接替耶倫出任美聯儲主席的鮑威爾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經濟學家的聯儲主席,其延續縮表進程的態度并未發生變化。受此影響,不僅美國本土市場的資金成本大幅提高,美國示范效應也將對其他發達經濟體或發展中經濟體的金融環境造成較大沖擊,導致全球流動性環境發生逆轉。2017年,無論是歐盟、日本還是澳大利亞的央行在貨幣政策上都有所行動,加拿大央行甚至完成了一次加息,增加了市場對于全球金融市場收縮的預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越來越多采取帶資承包方式參與境外業務市場拓展。資金成本的上升無疑將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企業業務市場開拓、研發和并購整合的能力,從長期看對企業發展增加了難度。
地緣政治風險相疊加影響市場預期。2018年,傳統的地緣政治風險未現明顯減弱趨勢。以工程承包的重要區域中東為例,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激起各方嚴重質疑,而預計于2018年5月完成的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搬遷則可能激起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進一步反對,使巴以局勢更為緊張。敘利亞戰事盡管有所緩和,但局勢依舊不穩,加之也門內戰持續,伊朗核問題面臨波折,中東多國盡管有戰后重建需求,但在業主支付能力和安全風險等方面問題較突出。東北亞局勢依舊緊張,韓國平昌冬奧會并未能替各方解決地區不穩定創造條件,加之日本安倍政府執意修憲將自衛隊升級為國防軍的行動加劇了區域局勢緊張,美、澳以“自由航行權”為由加強地區軍事存在,地緣沖突風險上升。受此影響,一些傳統的對外承包工程市場的市場容量可能出現縮減,發展風險則呈現上升態勢。
恐怖主義活動形式變化帶來新風險。2017年是成建制的“伊斯蘭國”走向覆滅的一年。2018年的全球反恐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并未因伊斯蘭國所占領城市被攻克而消失,與恐怖活動相關的金融網絡和犯罪網絡可能轉變其表現形式。2017年,埃及等非洲國家受到的恐怖襲擊數量增加、破壞力增強;在美國、法國、英國等發達經濟體的恐怖主義活動頻頻出現反映了嚴峻的反恐風險。2018年,伊斯蘭國的覆滅可能為包括尼日利亞博科圣地在內的恐怖組織提供更多力量,增加政府應對能力較弱的國家或地區應對恐怖主義活動的能力。對外承包工程施工工期相對較長,需要與包括當地社區在內的各方保持較為密切的聯系,人員、物資管理較為復雜。相對更為分散和多發的恐怖主義活動將增加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員工的人身安全風險和安保等管理成本。
建議
面對機遇與挑戰,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應在2018年將自身發展置于國際化大背景下,加強合規管理,優化布局,有效用好全球資源,在遵守社會責任和維護品牌形象方面做得更好。
把握“一帶一路”機遇,穩步擴大市場份額。“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中國未來相當長時期內處理國際經貿關系的重要藍圖,也獲得了許多國家的認可和支持。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應把握“一帶一路”帶來的發展機遇,積極拓展重點區域的市場,以支持項目所在國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為重要考量因素,進一步做細市場布局,提高企業在重點國別的參與度,努力擴大市場份額。在市場拓展上,既要關注中國與相關國家的雙邊合作,也應積極參與區域或多個國家的互聯互通項目,在發展中鞏固自身比較優勢,滿足差異化的需求。除設施聯通外,努力參與和促進“人心相通”,與東道國社會增進交流和相互理解。在可能的情況下,通過先進技術的應用引導市場主體行為,為中國設備、材料、標準和技術的推廣和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強化合規發展理念,積極實踐誠信發展要求。加快自身觀念的轉變,培育信用意識,為企業發展積累信用,適應現代經濟社會對企業發展方式的新要求。企業應以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法規為首要參考,在項目參與的全周期避免逾越監管雷區;遵守國際通行的行為規范,減少與國際同行交流或業務發展中的障礙,增強獲得國際機構金融支持的能力;加強對國內相關合規監管規定的學習,在對外經濟合作信用系統建設過程中珍惜自身信用,為企業長期發展創造良好的信用基礎。除了增強相關意識以外,企業應在市場開拓的前期對相關法律有更為清晰的了解和把握,通過內部組織建設將遵紀守法、合規經營的理念傳達至每名相關員工,使其成為指導員工業務活動的重要依據,從而增強企業整體的合規經營能力。
學習領先跨國公司經驗,注重企業合理布局。中國對外承包企業應以建設跨國公司的理念推動發展,注重自身的產業升級。一方面,企業可以將發展的重點和著力方向往產業鏈兩端延伸,提高設計、研發和后期運營管理方面的競爭力,改善企業的發展、增加業務利潤;另一方面,企業可以考慮通過適當多元化,發揮自身優勢,降低發展風險。全球領先的工程企業大多具備較強的綜合實力,除了施工能力外,融資能力和全球范圍的資源配置能力與行業影響力是重要的優勢。中國對外承包企業應轉變發展理念,為提升競爭力可選擇在一定程度下通過增加負債率引入先進技術或開展對欠缺環節企業的并購或參與行業聯盟。在行業布局上,要注重不同國家發展階段的需求差異,減少信息不對稱可能導致的發展錯位風險。
有效用好全球資源,增強企業生存發展能力。正確認識和把握全球金融市場環境變化態勢,在合適的地區市場選擇采取恰當方式進行融資。把握不同國家的特點,有效提高自身競爭力。尋求發達國家企業在研發、設計和跨文化交流上的優勢,探索以并購等方式進行整合,獲得進軍新市場的機會;考慮與發展中國家企業間協同配合,根據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資源稟賦差異,取長補短,實現優勢互補,降低企業的業務成本。應把握各國發展中的趨勢性特點,順應發展方向,以更為開放的心態處理國際市場競爭者的關系,盡量擴展自身的資源配置范圍,提高應用和選擇的空間。在海外業務拓展中既要重視自身能力的培養,也應通過與行業組織和協會的配合實現對外部資源的高效整合,增強企業生存發展能力。
承擔必要社會責任,維護提升自身品牌形象。企業需要加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有效改進自身適應外部環境的能力。對于企業而言,社會責任已經逐漸從一個可選項變為必選項,而國際社會對中國企業的關注度持續加強,對于中國企業的表現要求也越來越高。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不僅有利于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對企業理解項目所在地的文化,更好地承擔相關工程項目也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在發展中應注重自身的品牌形象,品牌是企業形象的濃縮和標識,既應有較高的可辨識度,又要避免觸犯禁忌。在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過程中,不同地區和國家的文化習俗差異較大,企業需要入鄉隨俗,動態調整和優化自身形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解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