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已經人大表決通過發布了,其中大部分內容我們都不陌生,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在規劃綱要中都得到了進一步的闡述。未來年均GDP增速預計6-7%之間,對應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根據歷史經驗預計在10-15%之間。當然,不是所有的行業都有投資增長。對于工程建設行業,預計只有交通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節能環保相關工程領域、水利、農業等幾個細分行業會有二位數以上的投資增長,更多的行業可能只有個位數的增幅甚至階段性的投資下降。
在新型城鎮化方面,規劃綱要用了不少的篇幅進行了描述。“三個一億人”、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地下管廊、特色城鎮、美麗鄉村等都是未來五年的城鎮化重點工程。新型城鎮化不僅是城鎮化率60%這一目標,而且包括了城鎮化要向綠色、特色、智慧等方面提升發展質量,從覆蓋上也進一步向中小城市和鄉鎮延伸,以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城市。
從中長期來看,新型城鎮化和“一帶一路”戰略是驅動工程建設行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政策。從這一點來說,勘察設計企業還有發展空間。中國有600多個城市和2000多個縣,每個地區都需要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服務提供者,市場空間足夠大。不過企業的發展方式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需要主動調整:一在業務能力上,需要從同質化的發展轉向產品、技術、服務的差異化、特色化能力建設;二在業務焦點上,需要從只關注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的挖掘;三在業務環節上,需要考慮從勘察設計環節逐步轉向全過程、一體化的業務模式,提升價值鏈的整體盈利性;四在業務范圍上,需要考慮從單一行業轉向適度多元化,在分散行業風險的同時提升客戶服務價值;五在業務市場上,需要從區域化轉向全國化甚至國際化,從大城市轉向中小城市和縣鎮。
其實,只要企業自己練好“內功”,不會沒有生存和發展空間。筆者也欣喜地看到,在行業下行的今天,我們服務過的一些中小勘察設計企業不但沒有遇到太大的危機,反而取得了良性的增長勢頭。正如我們熟悉的那個段子:甲乙兩人在山里走,驚動了一只熊,甲拼命跑,乙站在原地說:“跑有什么用,你跑得過熊嗎?”甲一邊跑一邊說:“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理清思路,貴在行動,成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