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是我國建筑業繼續深入改革、繼續調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一年,也是全行業繼續聚焦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承前啟后的關鍵年。積極穩妥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提高建筑質量、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有關綠色生態發展、提高發展質量、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舉措。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有關部委和各省市政府及相關部門不斷出臺政策和措施的引領和規范下,裝配式建筑已從試點示范項目向區域性全面推廣發展,并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
2017年,在政策引領,規模化發展、標準規范出臺、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企業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力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矚目成就。2017年1~10月,全國已落實新建裝配式建筑約1.27億平方米。
黨的十九大明確了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提高“中國制造和中國建造”水平,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質量強國、建設美麗中國等核心內容,具體到建筑行業,就是全面推進綠色生態發展,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筑成為重要載體,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將面臨持續發展大好機遇。
2.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
3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確定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5%以上,其中重點推進地區達到20%以上,積極推進地區達到15%以上,鼓勵推進地區達到10%以上。
鼓勵各地制定更高的發展目標。建立健全裝配式建筑政策體系、規劃體系、標準體系、技術體系、產品體系和監管體系,形成一批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部品部件規模化生產企業和工程總承包企業,形成裝配式建筑專業化隊伍,全面提升裝配式建筑質量、效益和品質,實現裝配式建筑全面發展。
到2020年,培育5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50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設3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科技創新基地,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
《“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從編制發展規劃、健全標準體系、完善技術標準、提高設計能力、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推行工程總承包、推進建筑全裝修、促進綠色發展、提高工程質量安全、培育產業隊伍等十個方面提出主要任務,并明確了落實支持政策、創新工程管理制度、建立統計上報制度、強化考核監督和加強宣傳等保障措施。
與《“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同時發布的還有《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辦法》和《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管理辦法》,兩個文件分別規定了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產業基地的申報程序、申報條件和管理、監管等方面的要求。11月,在各省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評審推薦的基礎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專家進行復核,對復核通過的城市和企業給予確認,首批公布了30個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195個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
按照該文件要求,大部分省、市、地區出臺了發展裝配式建筑的相關文件,明確各地方的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鼓勵政策、保障措施等。
為健全裝配式建筑標準規范體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有關單位編制了混凝土、鋼結構、木結構三本裝配式建筑技術規范。規范編制工作于2016年9月底全面啟動,11月16日發布征求意見稿,12月中旬完成審查會。
2017年1月1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第1417號、第1418號、第1419號公告,分別發布國家標準《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GB/T 51231-2016、《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技術標準》GB/T 51232-2016、《裝配式木結構建筑技術標準》GB/T 51233-2016,三本標準的實施日期都是2017年6月1日。
三部裝配式建筑行業技術標準將有效發揮技術引領和規范作用,推動我國裝配式建筑健康、穩步、持續發展。
《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牽頭,組織全國22家企業、30位專家,歷時一年多編制完成,目前已定稿,即將發布實施。
《評價標準》立足當前實際,適當面向未來發展,本著循序漸進、積極穩妥的精神,確定了衡量裝配式建筑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標準》分為總則、術語、基本規定、裝配率計算、評級等級劃分共五章,適用于評價民用建筑的裝配化程度,主要針對單體建筑的地上部分進行評價,根據裝配化水平,分為1A、2A、3A三個等級。
3月,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印發2017年工作要點,將從制定發展規劃、完善技術標準體系、提升裝配式建筑產業配套能力、加強裝配式建筑隊伍建設四個方面全面推進裝配式建筑。
根據科技部網站公布的數據,2017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綠色建筑及建筑工業化”重點專項共確定科研項目21個,投入中央財政經費4.2億元人民幣,研究內容對于裝配式混凝土、鋼結構及木結構建筑均有涉及,研究方向包括了部品制造、智能平臺、宜居改造、現場施工等多個細分領域,部分單項技術和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委托,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組織行業力量編寫的國內首部裝配式建筑發展報告《中國裝配式建筑發展報告(2017)》發布并公開發行。
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組織行業權威專家和相關企業編寫的國內首部完整收錄裝配式混凝土技術體系及案例匯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體系和工程案例匯編》公開出版發行。
該《意見》提出提升建設工程質量水平,明確了建設百年工程,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因地制宜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完善綠色建材標準、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提高建筑裝修部品部件的質量和安全性能,推進綠色生態小區建設。
該《意見》提出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打造“中國建造”品牌。明確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意見》提出:推廣智能和裝配式建筑,堅持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推動建造方式創新,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和鋼結構建筑,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倡導發展現代木結構建筑,不斷提高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
綠色、裝配、智慧,成為2017年8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住房城鄉建設科技創新“十三五”專項規劃》關鍵詞。
該《專項規劃》提出,構建裝配式建筑技術體系。發展裝配式建筑結構、外圍護、設備與管線、內裝集成設計理論和技術方法,推動裝配式建筑結構安全及可靠性設計及評價技術進步,研發裝配式建筑標準化部品部件生產裝備,初步建立裝配式混凝土、鋼結構和木結構建筑的工業化技術體系,形成集成開發應用模式。研究裝配式建筑產品質量認證技術體系,研發裝配式建筑設計、生產、施工、運維全鏈條建筑信息平臺。
該《規劃》部署了加快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及執行質量、全面推動綠色建筑發展量質齊升、穩步提升既有建筑節能水平、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積極推進農村建筑節能5大主要任務,并明確了5項舉措。
在全面推動綠色建筑發展部分提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加快建設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培育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龍頭企業;完善裝配式建筑相關政策、標準及技術體系。積極發展鋼結構、現代木結構等建筑結構體系。
9月,住建部印發《2017年國家建筑標準設計編制工作計劃的通知》。在該計劃中,《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裝配式橋梁設計與施工》的編制工作格外引人注目,兩項工作均要求在2020年6月完成。繼《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等多項國家標準出臺后,此次再次將多項裝配式相關標準列入計劃,推進裝配式力度不減。
該《方案》指出,加強重點領域節能,強化建筑節能。到2020年,城鎮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比重提高到50%。實施綠色建筑全產業鏈發展計劃,推行綠色施工方式,推廣節能綠色建材、裝配式和鋼結構建筑。
為加快培育新時期建筑業產業工人隊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研究起草了《關于培育新時期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的指導意見》,并于11月開始公開征求意見。
該《指導意見》明確了發展目標:深化建筑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建筑工人職業化發展道路,推動建筑業農民工向建筑工人轉變,健全建筑工人技能培訓、技能鑒定體系,到2025年,建筑工人技能素質大幅提升,中級工以上建筑工人達到1000萬,建立保護建筑工人合法權益的長效機制,打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建筑業產業工人大軍。
為滿足裝配式建筑工程計價需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編制了《裝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與《房屋建筑和裝飾工程消耗量定額》(TY01-31-2015)配套使用,從2017年3月1日開始執行。標準包含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裝配式鋼結構工程、建筑構件及部品工程、措施項目等定額內容。隨后,各地方分別根據國家定額出臺地方定額,規范裝配式建筑工程計價及市場。
據統計,2016年全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為1.14億平米,占城鎮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為4.9%,比2015年同比增長57%,2017年1~10月,據不完全統計,預計全國已落實新建裝配式建筑項目約1.27億平米。裝配式建筑規模的持續擴大,帶動裝配式建筑設計、部品部件生產、裝配式施工、裝配化裝修、裝配式設備制造、物流運輸及相關配套產品等全產業鏈的迅速發展。
《上海市裝配式建筑2016~2020年發展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市符合條件的新建建筑原則上采用裝配式建筑。在利好政策推動下,2016年上海共落實裝配式建筑1620萬平方米,累計落實裝配式建筑總量達到2808萬平方米。隨著項目大規模落地,大大提振了構件生產企業的信心,預制構件產能持續增加,截至2016年底上海預制構件共有本地企業27家、外地企業14家,產能突破1200萬平方米。
北京市2017年發布《關于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明確自2017年3月15日起四類項目采用裝配式建筑:第一類是新納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的項目;第二類是新立項政府投資的新建建筑;第三類是以招拍掛方式取得北京市城六區和通州區地上建筑規模5萬平方米(含)以上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商品房開發項目;第四類是在其他區取得地上建筑規模10萬平方米(含)以上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商品房開發項目。采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項目,其裝配率應不低于50%;且建筑高度在60米(含)以下時,其單體建筑預制率應不低于40%;建筑高度在60米以上時,其單體建筑預制率應不低于20%。截至2017年11月底,北京市在土地招拍掛環節落實裝配式建筑項目約755萬平方米,占總出讓面積的74%;保障性住房實施裝配式建筑約306萬平方米。
深圳市立足落實“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要求,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全面提升建筑質量、效益和品質。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筑的通知》等多個政策技術文件,明確在裝配式建筑項目推進BIM技術及EPC總承包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裝配式建筑項目達14個,總建筑面積140萬平方米;在建項目24個,總建筑面積280萬平方米;納入深圳市裝配式建筑項目庫統計的項目達90個,總建筑規模已超過1000萬平方米。創新建立首批十大裝配式建筑實訓基地,在國內率先創設裝配式建筑專業技術職稱等。
全國各地的報紙、電視、廣播、網絡及期刊雜志等媒體乃至自媒體,也紛紛開創裝配式建筑專欄、專刊或新建網站,進行裝配式建筑領域政策、標準宣貫,技術交流傳播,發表評論,加大對裝配式建筑的宣傳推廣,形成了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良好輿論導向,加快了相關領域信息、技術的傳播速度。
2017年,代表性的會議有:
19. 3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在湖南長沙召開“全國裝配式建筑工作座談會”,來自全國裝配式建筑重點推進地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14個城市,積極推進地區、鼓勵推進地區的18個省、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專家學者及相關企業代表共150余人出席會議。
20. 5月,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主辦的全國(沈陽)裝配式建筑政策與技術交流大會在第六屆中國(沈陽)國際現代建筑產業博覽會同期召開,博覽會吸引數千家參展企業、數萬觀眾參與,交流會匯集了300余名代表參會。
21. 7月,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主辦的裝配式建筑裝修與建筑設計一體化及BIM技術應用經驗交流會在京成功舉辦,部領導、業內專家及同行300余代表出席,共襄裝配式裝修與BIM應用盛舉。
22. 9月,中國(廣州)筑博會圓滿舉行,同期舉辦國際裝配式建筑高峰論壇等學術交流活動,吸引行業內眾多人士參與和關注。
23. 10月,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組織召開的2017年度全國裝配式建筑暨綠色建筑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領導和相關司局領導以及來自各地方建設主管部門負責人等共140余人出席會議。該會議是一年一屆,已成功舉辦了16屆,主要是總結交流各地發展經驗,部署下一步重點任務。
24. 10月,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中國建筑文化中心共同主辦的第16屆中國國際住宅產業博覽會在北京新國展召開。該展會是城鄉建設領域最權威的綠色建筑特別是建筑產業現代化行業盛會。2017年的大會規模、參展企業、參觀觀眾數量均達歷史新高。
25. 10月,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主辦的2017全國裝配式建筑交流大會在京召開,共計500多名各界代表參會。
26. 10月,第六屆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年會成功召開,來自全行業近200余家會員代表出席大會。
27. 10月底,2017亞洲國際建筑工業化展覽會(BIC)開幕,500余家展商,近三萬名觀眾,突破四萬平展出面積,為參展觀眾呈現了一場建筑行業全產業鏈盛會。
28. 11月2日,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主辦的裝配式建筑工程質量提升經驗交流會在深圳成功舉辦,部領導、各地建設主管部門領導及相關業內專家和企業代表700余人參與工程觀摩和學術交流,貫徹裝配式建筑質量第一理念,交流質量管理成功經驗。
29. 11月,由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和長沙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7中國(長沙)裝配式建筑與建筑工程技術博覽會開展,規劃展覽面積6萬平方米,設置裝配式建筑演示區、綠色建筑示范區、建筑高新技術展示區、宜居住房展示區、現代建筑成果體驗區等七大展區。
30. 12月,以“聚力綠色建筑創新 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為主題的第十屆江蘇省綠色建筑發展大會在南京召開,會議期間,同期召開了裝配式建筑論壇,來自江蘇各地及部分省市的從業人員200余人出席會議。
31. 12月,由中國房地產報社、中房智庫主辦的中國房地產裝配式建筑發展高峰論壇在京舉辦,房地產業積極參與裝配式建筑政策及發展討論,形成裝配式建筑發展全產業鏈聚力。
33. 《建筑業10項新技術(2017版)》新增裝配式建筑技術大類。
34. 2017年5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組織行業專家開展了2017年裝配式建筑科技示范工程評審工作,共有38個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獲此立項。
35. 2017年度,一大批高質量、高標準的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落成,在技術創新、市場模式、管理水平、設計-生產-施工全產業鏈整合、數字化應用等方面體現了綜合進步,具有典型引領效應。
36. 2017年,全產業鏈企業合作和資源整合力度加大,轉型企業增多,企業間技術交流頻繁,學會協會的團體標準大幅度增加,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市場環境日趨向好。
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提升建筑質量和品質,是時代賦予建設行業的偉大使命, 2017年取得的成就,是全行業共同努力的結果。未來,唯有戮力向前,方不負時代所托。愿行業攜手,砥礪奮進,共同迎接裝配式建筑發展美好未來!